廉政灵武
灵武:强化基层监督 规范“小微权力”运行
灵武市纪委监委着力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,注重激活“神经末梢”,围绕村干部“小微权力”运行、集体“三资”规范管理、民生资金、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贴身监督,以监督“小切口”做实民生“大文章”,着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。
整合监督力量。按照地域相近、统筹方便、片区联动的原则,建立“纪检监察室+派驻纪检监察组+乡镇(街道)纪(工)委”协作模式,将全市4个纪检监察室、9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和8个乡镇(街道)纪(工)委整合设立为4个协作区,形成协作办案工作机制,推动监督、办案、整改、治理贯通融合。同时,选优配齐村监会成员,进一步整合监督力量,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“最后一米”。
聚焦监督重点。依托小微权力“监督一点通”平台,梳理村级“小微权力”清单,进一步厘清权力边界,推动基层干部规范履职用权、干净为民干事,为村(社区)干部规范廉洁行使“小微权力”划“禁区”定“红线”。同时,紧盯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、惠民资金发放、耕地保护、土地流转、低保和社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,督促各村(社区)、各部门线上线下及时公开有关信息,严防权力滥用,确保“小微权力”阳光透明。
构建监督闭环。建立健全群众诉求受理、流转分办、督促整改、进度反馈、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,对履职不到位问题发函督办,涉及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等问题深入核查,特别是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对涉农惠民资金存在截留侵占、违规发放、“雁过拔毛”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,坚持快查快办、严查严处,从严惩处直接责任人,并追究相关监管责任。同时,做好监督办案“后半篇文章”,通过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、督办函等方式,督促镇、村两级建章立制,堵塞漏洞;综合运用典型案例通报曝光、开展廉政党课、警示教育大会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,不断提高镇村干部纪律规矩意识,厚植廉洁底色、增强免疫功能。(灵武市纪委监委)